用人,绝不是简单的“拿来主义”

阿财 阅读:624 1年前 评论:1

这两天,TikTok CEO 周受资出席美国听证会被网友刷屏了。

 

面对着议员们无端的质疑和频繁的、不礼貌的打断,80后的周受资以自己的冷静、儒雅和彬彬有礼,赢得了一大波的好评。

 

我很欣赏这样的年轻人,更欣赏字节跳动成功背后人才观。识人用人,这四个字看似简单,真正做起来却难如登天。

 

在做咨询管理的这几年中,经常会有管理者和我聊有关选人、用人的问题。我发现,很多管理者在用人时存在这样一种现象:奉行“拿来主义”。

什么意思?

 

他把人当成工具,合适就拿来用,不合适就换掉,不断地换人,换了一茬又一茬,整个团队的淘汰率高惊人。

 

不断换人,或许能收一时之成效,但从长远来看,这么做肯定是不利于公司发展的。

 

为什么?

 

第一个,企业频繁换人,空降兵无法落地,人才得不到培养,成长不起来,那公司能好吗?

 

第二个,人员变动太快,团队缺乏互信的基础,也没有一个安全的环境,所有人都在担心自己被换掉,又如何去打胜仗呢?

 

所以,用人,绝不是简单的“拿来主义”。那,如何用人呢?

 

4个建议,分享给你。

人才进水口,要细

 

如果将企业比作一个水池,员工就比作这池中的水,活水不断注入,池水才不会发臭。

 

招聘和解雇,能让人才流动起来。但这个过程中,人才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要细,要严进严出。

 

之前我也说过无数次,选拔比培养更重要,甚至重要100倍。


选错人所造成的损失,除了可精确估算的直接成本外,间接成本更加惊人。

 

布拉德福德·D.斯马特在《顶级评级法速查手册》中写道:“错误招聘会花费300小时的额外工作。大多数公司用25%的精力招聘,却用75%的精力来应对当初错误招聘的失误。”

 

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,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招人。人对了,事就成了。

 

那,如何招到对的人?

 

第一件事,你要重视招聘,不要翘着二郎腿去选人。很多老板和管理者通常是嘴上说自己很看重人才,在行为上却不重视。

 

他们不参与招聘,在选人上当甩手掌柜,坐在办公室里,翘着二郎腿,处理各种事情。如果有招聘需求了,就告诉HR:我需要招一个什么样的人,你去帮我招人。

 

其实,找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。作为管理者,你不能在选人上置身事外,一定要亲自下场,亲自招人。

 

第二件事,你要有人才画像,清楚要招什么样的人。

 

企业发展阶段不同,初创期、发展期、成熟期、鼎盛期需要的人的能力也是不同的。你要根据胜任力建模,然后有相应的人才画像。 

 

人才画像分为两个部分,冰山上和冰山下。

 

冰山上面的特质,能够看得见摸得着。比如说候选人是什么大学毕业的,在哪些公司工作过,做过哪些项目,看他的简历就可以大致得出结论。

 

冰山下面是一个人的特质,无法从简历上看到。比如说候选人的驱动力、价值观、学习能力,包括团队的配合能力等等,这些东西在冰山下,也就是软性要素。

 

第一个是这个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,比如说这个人是金融风控师,那么这个人的基础素养就应该有谨慎、诚信的一面。

 

第二个部分是我们的文化,这也是冰山下的东西。有时候一个人非常优秀但是你留不住,就是因为这个人的文化跟你的公司的文化不匹配。

 

第三个部分叫硬性部分,什么叫硬性部分呢?就是这个人的工作能力跟我们现在这个岗位的匹配度。

 

只有你清楚自己要招什么人,你才能招到合适的人。

不要蒙着眼睛去用人

 

选对了人,然后呢?然后,你要用对人,用人成事。

 

你不能“蒙着眼睛”用人,把人才放在错位的位置上,大材小用,人才错用,导致人与事的不匹配,这其实是人才最大的浪费。

 

用对人,其实就是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。

 

在用人时,你是因岗设人还是因人设岗?是有次序的。但有时候针对个人时,规矩是死的,要因人设岗,要看到他的潜力和能力。

 

而且用人的时候,要对他们负责任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说过,要做到分权不分责。

 

让人家做事,你要把权力分给他,资源分给他,但做错事了,不能把责任全部甩给他。你也要负一部分责任。他承担做事的责任,你承担管理的责任。

 

如果你跟下属抢功劳、有问题就将黑锅甩给下属,一次、两次后,就没人服你了。

 

另外在用人时,我们也要学会抓大放小,你抓住最重要的事情,把一些可交出去的事,交给下面的人,这样下属才会成长。

 

很多管理者只是坐在了管理岗位上, 还没有具备管理者的思维,总觉得下属干不好,所以什么事都自己干。

 

如果你什么事情都要亲自插手,看似勤奋,其实是太用力了,而没有用心。

 

长期下来,你下面的人可能就成只知道执行的人,什么事情都得找你,最后团队也成长不起来,目标越来越高,最后团队拿不到结果,就成了打败仗的团队。

把重要时间花在前10%的人身上

 

你想要让员工发挥长期的价值,或者创造更大的价值,就一定要做好人才培养。

 

不仅是培养好现在的员工,还要为公司明天和后天的发展,搭建起人才梯队。

 

培养人,尽量不要指定一个人进行培养,要对多数人进行共性化辅导,这样成材率更高。


手把手辅导员工成功率只有5%,但共性化辅导的成功率有80%。


因为,你的精力是有限的,如果你只带一个人,这个徒弟有可能资质不够,有可能心力不够强,很容易就折掉了。


当你辅导一群人的时候,就算有一些人不够聪明,有一些人心力不够强,离开了。你会发现,到最后还是能剩下几个优秀的人才,所以成功率会更高一些。


除了共性化辅导,还需要花时间在个别人身上,做个性化的辅导。

 

什么样的人值得你花时间呢?最值得你花时间的,是那些“不需要你”的人。

 

这类人能力强,非常自驱,是埋头苦干的贡献者。他们不用你操心,自己就能把事情干好,他们往往也是公司的储备干部,只要你能够多花些时间在他们身上,他们往往能够创造10倍、100倍的价值。

 

所以,你要花时间重点培养10%的头部人才,让他们从100分做到10000分。再用这10%的头部人才,去撬动团队剩余的人才,进而引领组织的成功。

 

如何培养?大胆使用,就是最好的培养,你要给予他更高的目标,授予他更大的权利,同时教给他做人、做事的标准,让他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
用绩效评估人,激发活力

 

当然了,你还要通过绩效去评估人,奖励优秀的人,淘汰落后的人,保持团队的活力。

 

现在大多数公司通过“271”进行末位淘汰,把员工分为20%的优秀员工,70%的中等员工,和10%的末位员工。末位员工必须不断改进自己,提升自己,否则就将面临转岗,或者面临被淘汰的命运。

 

271法则,也被称为“组织活力曲线”,是缔造组织活力的重要法宝。

 

但是从管理者角度来说,你愿意淘汰多少,是管理理念的问题。

 

你要明白,淘汰是手段,而不是目的,你想要的是帮助团队每个人提升自己。

 

我自己深有感触,我在产品团队时,这些中后台的同学和业务团队风格不同。所以合伙人就会告诉我说,你不要拿管理销售团队的方法用在产品团队上。因为每个人都非常努力、优秀。

 

我也心软过,不愿意裁掉一个人,但代价就是,半年后,整个团队变得平庸了。

 

在蹲马步管理工坊中,我讲过,管理者要有菩萨心肠,但也要有霹雳手段。当我们说一百遍没有用的时候,不如开除一个人。

 

要开除什么样的人呢?通常来说,有两类人:

 

第一类,是价值观差的人。

 

为了目的不择手段,甚至会触碰高压线。这样的人可能业绩非常好,但危害也是最大的,因为他可能是很多人的榜样。

 

第二类,是持续拿不到结果的人。

 

公司请人来工作,是解决问题的。如果一直拿不到结果,就不是人力资源,变成了人力成本。

 

但我要提醒一点,用绩效评估人,不是打分就结束了。我见过太多的公司,一到了季度结尾打分的时候,就是让员工给自己打个分,然后领导再打个分,最后分一下钱就结束了,这样做没有发挥出评估人的价值。

 

绩效评估的终极目的,是通过绩效管理的一整套流程,去辅导和培养员工,帮助员工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。

 

最后,总结一下:用人,绝不是简单的“拿来主义”,而是有一套体系的。在选人上,人才入水口要细,慎重挑选对的人;在用人上,不要蒙着眼睛用人,要让合适的人坐在合适的位置上;在培养人上,要把重要的时间花在重要的人身上;最后,你也要用绩效评估人,奖励优秀的人,淘汰落后的人,激发团队活力。

本文由 阿财网 收集整理,转载请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dc1986.com/?id=34

标签:干货管理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